博物馆是现代人类文明的最伟大的创造之一 。
作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文明窗口” ,它被视作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象征 。
1683年 ,世界第一座现代博物馆阿什莫林博物馆诞生于牛津大学 ,这是一座以研究和知识传播为目的的大学博物馆 。
1753年 ,汉斯·斯隆(Hans Sloane)爵士将平生收集的71000件珍藏全部捐给国家 ,通过公众募款在伦敦市区建成了一座博物馆 ,并于1759年1月15日开放 ,这是第一座现代公共博物馆即大英博物馆 ,如今它已经是全世界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 。
中国的博物馆起步较晚 ,且命运多舛 。
国人建立的第一座博物馆是1905年实业家张謇兴建的南通博物苑 ,这是一座科技教育类的博物馆 。
到1937年 ,我国博物馆数量大约150家 ,涵盖主要的博物馆种类 ,且分布在全国的主要城市 ,使我国成了当时亚洲地区拥有博物馆最多的国家 ,其中故宫博物院被列入世界著名博物馆行列 。
抗日战争8年加解放战争3年 ,博物馆损失十之八九 。
1950年代 ,按照“苏联模式”建设博物馆 ,博物馆成为舆论宣传阵地 ,甚至土法上马“县县办博物馆” 。
“文革”时期 ,博物馆变为“政治展览馆” ,种种“万岁馆”(毛泽东思想万岁万岁万万岁博物馆或展览馆)盛行 ,研究、教育、知识传播以及娱乐旅游等职能受到制约或被完全禁止 。
这些惨痛的经历 ,成为烙印在博物馆身上的历史胎记 ,也直接影响了普通大众对于博物馆的印象和看法 。
最近20年以来 ,和中国经济一样 ,博物馆获得了超常规的发展 ,21世纪以来平均每年以300座新博物馆的规模在快速增长 ,止于2013年 ,全国注册登记的博物馆共计3866座 ,按数量排名居于世界前5名 。
博物馆的规模大小不同 ,主题各异 ,但共同点是以展览和服务面对大众 。
博物馆自创立的那一天起就以服务大众为根本目的 ,而服务的方式则是“观看”、体验与参与 。
国际公认的博物馆功能4“E”原则(Education教育 ,Enrichment知识丰富 ,Enlightenment启蒙和Entertainment休闲娱乐)都与旅游有密切的关联 。
博物馆拉动旅游 ,进而使得当地经济得以恢复的例子 ,在当代社会不断上演 。
西班牙北部城市毕尔巴鄂的博物馆神话 ,已经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 。
其结果是 ,富裕的地方希望通过建立博物馆来回馈民众 ,提升文化地位和生活品质;经济窘迫的地方则希望建立博物馆带动旅游、拉动经济 。
博物馆与旅游、博物馆旅游 ,是当代博物馆必须面对的课题和议题 ,是博物馆设计、运行的一个相当核心的方面 。
今天所说的“以人(观众)为本” ,其实就是“游客导向”(Audience-orientated)博物馆观 。
而对于“游客导向” ,国际博物馆界是多有共识的 。
应吴必虎教授之盛邀 ,本人主持这一辑《旅游规划与设计——博物馆旅游》 ,既倍感荣幸 ,也深觉责任很大 。
本专题文章的作者主要来自大学、博物馆界和旅游规划界 ,除了少量约稿外 ,主要是作者自主投稿 ,但各篇(除拙稿外)都非常精彩 ,不仅赏心悦目 ,而且不少文章读后令人拍手叫好 。
我与编辑部根据文章的内容将其大致编为三个主题 ,但读者不必囿于和记娱乐app的思路 。
我原计划给每篇文章写一两句的简短导读 ,想想纯粹画蛇添足 ,但我建议读者每篇都不要放过 。
我要感谢编辑部的陈静女士 ,她的责任心、专业精神以及细心与忍耐力 ,是我见过的学人中少有的 。
本辑之所以有如此的精彩面貌 ,绝对与她的功劳分不开 。
同时 ,我也感谢其他几位编辑同仁 ,辛苦了 。
目录
博物馆的旅游认知
01 故宫博物院与旅游关系的历史检视——以民国时期北京故宫为例 徐婉玲
02 观众对历史记忆载体的心理需求分析——以博物馆文化产品为例 尚海波
03 基于因子分析的博物馆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及模型研究 李 芸 尤海梅
04 高校博物馆的旅游认知及公众教育影响因素调查——以北京市高校博物馆为例 刘社军
05 生态博物馆与乡村旅游 侯春燕
06 世界级博物馆旅游营销 胡 萍
博物馆规划与设计
07 追求传世 建设精品——第九届园博会北京园设计心得 夏成钢
08 生态博物馆案例:浙江安吉生态博物馆群的规划建设 潘守永 黄承文 刘 欣
09 中国酒文化博物馆策划设计刍议 李关平 曹 燕 王 琪
10 “黑暗的警醒”——灾难遗址纪念馆的创意规划 程 旭
11 博物馆群规划的经典案例:英国铁桥谷工业遗址博物馆分析 潘守永
中外博物馆比较
12 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的运营经验及启示 董 梅
13 “让知识更近一点”——关于中英博物馆参观者体验比较的初探 朱力然
14 博物馆——德国城市明信片 郑 烨
15 从卢浮宫看大型公立博物馆的自有资金多元化 朱晓云
16 新加坡博物馆群历史文化空间的城市性探讨 薛 涛 王 萌 李楚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