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旅游规划与设计——绿道·风景道·游径》专辑即将出版之际 ,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 ,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首次跨国联合申请的“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和“中国大运河”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成为中国第32项和第33项世界文化遗产 。
丝绸之路 ,是古代东方与西方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技艺交流的重要文化廊道 ,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贸易之路、对话之路、和平之路和发展之路 。
中、哈、吉三国这次申报的从中和记娱乐app向哈、吉两国的这一路段的路网(世界遗产委员会建议命名为Silk Roads: the Routes Network of Chang'an-Tianshan Corridor ,即“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 ,它经过的路线长度大约5000km ,包括各类遗迹共33处 。
其中 ,中国境内有22处考古遗址、古建筑等遗迹 ,遗产区总面积为29825.69hm2 ,缓冲区总面积为176526.03hm2 。
哈萨克斯坦境内有8处遗迹 ,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有3处遗迹 。
跨国联合申请 ,在中国属于首次 。
由扬州牵头的中国大运河项目从南到北总长度1011km ,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 ,也是工业革命前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土木工程项目 ,相关遗产共计58处 。
遗产类型包括闸、堤、坝、桥、水城门、纤道、码头、险工等运河水工遗存 ,以及仓窖、衙署、驿站、行宫、会馆、钞关等大运河的配套设施和管理设施 ,和一部分与大运河文化意义密切相关的古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等 。
这些遗产分布在2个直辖市 ,6个省 ,25个地级市 ,遗产区总面积为20819hm2 ,缓冲区总面积为54263hm2 ,是“活态线形文化遗产” ,对这类项目申请世界文化遗产 ,在中国尚属首次 。
丝绸之路和大运河都属于巨型线形文化遗产廊道类型 。
文化遗产廊道内包括大量文物、遗迹、景点等 ,数量之巨 ,涵盖之广 ,世所罕见 。
它们的申遗成功史无前例地彰显了对文化遗产廊道保护的重视 ,也促进了线形文化遗产廊道保护理念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及深入人心 。
而且不远的将来在这两个文化遗产廊道地区 ,必将掀起文化遗产保护热潮 ,使这两个世界级线形文化遗产廊道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和发扬 。
与此同时 ,也必将极和记娱乐app促进当地旅游经济发展 。
绿道、风景道、游径都属于线形廊道 ,既包括自然型也包括文化型 ,而其中的文化遗产廊道是绿道、风景道以及游径中非常重要的类型 。
在美国国家风景道体系中就有大量的线形文化遗产廊道型的风景道 ,例如国家历史路、66号公路(又称母亲之路)、大河路等等 。
近年来 ,绿道、风景道在我国和记娱乐app上的不断涌现 ,也反映了深入研究和探讨线形廊道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
而对线形文化遗产廊道 ,对活态线形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利用模式的探索 ,以实现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未来前景广阔而美好!
由于我个人这些年来对有关绿道、风景道、游径的关注与研究 ,不久前《旅游规划与设计》特意邀请我担任这期“绿道·风景道·游径”专辑的执行主编 。
我非常乐意有这个为读者朋友服务的机会 ,同时也为能够与吴主编、刘主编和编辑部小袁、小陈共事而感到非常高兴 。
目录
概述
01 “绿道·风景道·游径”概念浅释 余青
02 绿道·风景道·游径研究综述 韩淼
绿道
03 作为新型城镇公共空间的城市型绿道 金云峰 范炜
04 游憩型绿道管理监管机制研究 郭栩东
05 珠三角绿道网与香港郊野公园体系的对比研究 胡卫华
风景道
06 风景道空间结构与路侧要素 余青 韩淼
07 藏区高原风景道旅游景观规划刍议——以国道213甘南藏族自治州段为例 李巍 刘润 李东泽
08 城市历史文化型道路更新改造:以美国底特律伍德沃德大街为例 余青 廉俊娇 韩淼
09 遗产廊道概念及其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途径 奚雪松 张宇芳
10 国家文化线路遗产战略构建研究 刘小方
11 大运河扬州段遗产文化价值及旅游开发的思考 光晓霞
游径
12 旅游景区游步道设计探讨 李宏
13 从京西古道到国家步道——浅谈《北京门头沟国家步道系统规划》的形成 安全山
14 景区木栈道设计建设——以九寨沟风景名胜区为例 陈浩然 杜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