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略:综合集成的乡村营建
1.系统集成的概念起源:
2.时代的背景:
(1) 阶段的变迁 ,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的发展过程;人地关系从顺应自然—征服自然—尊重自然;人际关系从依附强权—依赖技术—和谐共生 。
现存旅游应该吸收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长处 ,创造多元、综合、有活力的新型发展路径 。
(2)发展思维的变迁 ,从以工业文明为代表的现有城镇化向以追求生态文明为主的新型城镇化转变 ,新型城镇化强调的事效率与质量 ,强调的是多元化、综合化和特色化 ,需要摒弃的是标准化、单一化的老路 ,走出一条创新发展的新道路 。
(3)旅游方式发生巨大改变 ,乡村旅游正在经历从旅游到游憩的转变 ,特别是在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周边 ,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城市人生活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 ,这种旅游方式的转变唤起一个新的旅游时代 ,即生活旅游时代已经来临 ,这个时代的乡村旅游以泛体验—泛旅游—泛休闲为主要特征 。
3.时代的需求
(1)关键特征 ,乡村生活的要义不仅仅是建设美丽乡村 ,不仅仅开展乡村旅游 ,更加重要的是多管齐下 ,让城市人找到呼吸的空间、有机的食品、自然的灵魂;通过乡村旅游解决农民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的问题 ,让乡村人过上体面的生活、富裕的生活、当代的生活 。
(2)生活旅游时代来临 ,强调了农村生产、生活等要素对构建旅游目的地的核心吸引物要素系统的重要作用 ,即旅游出于生活 。
田园村落即风景 ,山水即景观 ,社区即景区 ,农村生产生活即文化 ,地方产品即旅游商品;社区服务设施即旅游服务设施;交通方式即活动体验 。
(3)旅游对地方生产生活具有强大的带动作用:旅游高于生活
经过整理的田园村落即旅游风景 ,经过提升的山水即和记娱乐app景观 ,富有活力的社区即景区 ,经过引导梳理的农村生产生活即文化展示 ,经过创意设计和引导的地方产品即旅游商品 ,高端设计的社区服务设施即旅游服务设施 ,具有特殊感受的交通方式即活动体验
总结:
乡村旅游出于生活 ,同时又高于生活
在生活旅游时代的背景下 ,乡村旅游发展要回归到本来的生活 ,农村的生产、生活即景观 ,但这里所说的乡村旅游景观的营建需要通过对乡村生产、生活方式、生产对象、建筑、社区、地方生产产品等要素进行的引导、梳理、创新性的整理设计改造 ,并最终转化成为具有强大吸引力的乡村旅游景观 。
3.综合集成乡村旅游发展路径的思考
在综合集成的乡村旅游发展战略思考下 ,生活旅游时代下的乡村旅游已经超越了独立景区运营以观光为主的旅游运营概念 ,必须关注全域、全景、全天候、全时段、全市场 ,乡村旅游在某种意义上成为永远不关门的景区 ,乡村生活与生产的方方面面都可以构成游客体验的一个方面;乡村旅游的文化体验超越博物馆的呈列和舞台表演这样简单的事情 ,开始追求活化、活态、活色、活动 ,整个乡村就是一个大的舞台 。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 ,乡村旅游的乡村营建的目标可以理解成为两个方面:建设宜居宜业的乡村;建设具有强大旅游吸引力的乡村 ,这样的目标在生活旅游时代可以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发展成为宜居、宜业、宜游、宜养融合在一起的综合集成的乡村旅游发展形态 。
乡村硬件提升:构筑真乡村里的美好生活场景;共享社区服务设施;梳理并提供特色体验活动;活化文化艺术生活;建构乡村产业体系 ;加载旅游:梳理并强化旅游吸引物;完善旅游服务体系;提供专业体验设施;延伸整体产业链条;形成整体游憩空间
综合集成的思考路径:和记娱乐app提升(自然和记娱乐app提升、乡村建筑改造、基础设施完善等);产业提升(农业产业提升、旅游产业提升、就业机会提升);文化提升(传统文化传承、社区教育丰富、文化活动多元) 。
主要思维模式:因地制宜、混合业态、复合功能、多规合一、综合集成 。
产业培育:发掘、培育、延伸、产业链 。
营销方法: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个性化营销 ,尤其是移动互联网视角的营销 。
工作原则:从当地出发 ,以当地的素材、当地的资源、当地的建筑模式、当地的生活方式、植被、气候、景观 ,做整合工作;对源自本土的生态与文化进行选择、整合、转化、创造 ,做创意工作 。
综合集成的思路核心要点:做本来就应该做的事情 ,并且尽可能“一石三鸟 ,一举多得” 。
规划实践案例:
综合集成发展的关键要素:1.全局观念 ,多管齐下 整体发展;2. 多方参与 ,统一思想、协调多方力量、稳步推进、实现多方共赢 ;3. 平台化、多专业工作 ;4. 有利创新的过程设计 ;5. 不厌其烦 ,公众参与 ,深入沟通 ,不厌其烦 ,形成共识;6. 设立示范区;7. 特殊问题 ,特殊对待
二、战术:创意引导的旅游发展
1.乡村旅游体系形成与扩展过程
2、打造核心吸引力是当前乡村旅游开展的重要环节
如果村庄本身没有突出的特色 ,就需要通过创意设计给予村庄一个被关注的理由
3、创意设计导向型乡村旅游发展
4、创意设计导向型乡村旅游发展的逻辑






案例1:
案例2:
案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