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旅游逻辑下的全域旅游规划途径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4-12-29
  • 点击次数:931

一、全域旅游的核心特点


1、需求升级:全域旅游让旅游变成了游憩  ,让旅行变成了旅居  ,让游赏风景变成了体验生活 。


2、边界模糊:全域旅游提倡的是泛体验、泛旅游、泛休闲  ,全域旅游之“全”是全视野、全时段、全产业、全社会、全市场 。


3、具有强大的综合效益:全域旅游是引导地方高品质综合发展的良好途径


二、全域旅游发展的根本逻辑


全域旅游是围绕着生活展开的  ,其根本逻辑也离不开生活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旅游出于生活

旅游来自生活  ,旅游与生活在各方面都有着深度融合 。

(1)城镇与乡村本身即风景;(2)山水田园即景观;(3)社区即景区;(4)生产生活即文化;(5)地方产品即旅游商品;(6)社区服务设施即旅游服务设施;(7)交通方式即旅游活动 。


2、旅游体验生活

旅游是对生活的体验过程  ,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四个“活”:(1)活化;(2)活态;(3)活色;(4)活动 。


3、旅游成就生活

在旅游中  ,除快乐外  ,还获得健康、学养、创新、发展、智慧、身心和谐 。


三、生活化逻辑推动城镇化模式的三大回归


传统的城镇化模式是以工业化为中心的  ,未来的城镇化则要回归到生活逻辑 。其特征体现为:

1、从特大城市模式向中小城镇模式回归;

2、从以城为本模式向以人为本模式回归;

3、从土地经济模式向生活经济模式回归 。

更具体一点来讲  ,生活化逻辑在规划中体现为:

1、大功能分区到多功能复合;

2、大尺度空间到小尺度空间;

3、片区式发展到组团式发展 。

用一句话描述生活化逻辑推动的城镇化模式就是:小而美丽、慢而惬意、简单精致、混合多元 。


四、全域旅游规划体系建构

全域旅游规划体系构建过程也需要遵循生活逻辑  ,以人为本来进行规划布局 。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寻找核心引擎;

2、全面系统升级;

3、建构产业体系;

4、激发多元效益 。

 


五、互联网思维下的旅游品牌打造逻辑


互联网思维下  ,旅游品牌打造必须颠覆传统的方式  ,重新架构一套新的品牌打造系统 。


1、让人知道——世界上居然还有这样一个地方  ,有特色、有颜值、有故事 。

之所以强调特色、颜值与故事  ,是因为:互联网观众对于旅游目的地只以视觉体验和故事体验效果  ,为自愿转发标准 。


2、让人认同——这个地方真的太让我喜欢了  ,充满价值观与理想

之所以强调价值观与理想  ,是因为:全域旅游本来就是更高层次需要的产物  ,需要寻找某种生活梦想  ,具有理想主义的色彩 。


3、让人旅游——引过来  ,慢下来  ,住下来  ,把钱留下来  ,还想反复来  ,因为有优质的服务与丰富的体验 。

之所以强调优质的服务与丰富的体验  ,是因为:自媒体时代产品为王  ,体验是核心 。


4、让人旅居——找到自身的所需与生活的意义  ,获取了正能量 。


之所以强调正能量的获取  ,是因为:旅游中所获得的健康、学养、创新、发展  ,将是个人成长中最值得珍惜的内容  ,是永远不会过时的主题 。


六、全域旅游实施的关键措施


1、场景营造·创意引领——特色、颜值、故事

通过富有想象力的创造  ,或是对现实和记娱乐app和生产生活的挖掘和提炼  ,提供一种令人惊艳的场景  ,形成具有标识性的场所精神  ,并让其在互联网上形成热点 。


1)、富有特色的生产生活场景发现


案例:四川蓬安百牛渡江


2)、富有特色的生产生活场景营造

 

3)、把日常生活中的功能空间变成景点

 

4)、让自然说出令人惊奇的话

 


2、服务完善·社区提升——价值观与理想

建构一个主客共享的服务体系  ,包含高品质的公共服务与商业服务 。在让生活更美更便捷的同时  ,带动地方休闲发展  ,并激活真实而富有活力的文化体验 。


1)、完善居民服务设施  ,并使其具备游客服务功能;

设施尽可能多功能  ,同时自身成为景点 。

 

2)、让服务于居民的设施  ,符合5A级景区的要求;

 


3、让为旅游打造的设施为居民日常所用;

让文化活化为社区生活的一个部分 。

 


4、社区文化独有特色表达

 


5、丰富的生活休闲选择

案例:2013年美国TOP100宜居小镇的文化与休闲设施

 

6、社区即景区

 



3、网络建构·交通缓行——服务与体验

1)、建构一个功能综合而且相互联系的公共空间系统

让人们在颜值极高、舒适安全的和记娱乐app中经历多彩的体验  ,以及  ,意料之外的偶遇 。


2)、全域旅游空间网络建构应当关注的五个内容

五个内容分别是:城市水网、城市绿地网络、城市历史文化地区及新兴的文化地区、城市商业网络、城市风景道(包括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道路)  ,尤其是步行道路系统 。


3)、对公共空间系统进行精细的人性化改造

4、交通方式强调缓行而非快速;

街道尺度适宜  ,道路宁窄勿宽  ,公交便捷 。

 

 

5、让公共空间网络充满偶遇

 

4、产业推动·气质养成——正能量的获取与深刻的地方文化建构


引导产业的发展能够结合人的高层次提升需求  ,让人们能够从中获得的健康、学养、创新、发展  ,并且可以结合着度假的生活展开  ,同时培养一个地方的新代表文化  ,并让其流传于世 。

在修学、修贤、修身、修心的过程里  ,让一种文化长期存在并蔚然成风 。


案例:

1、无锡惠山古镇:约30公顷的范围里密集分布118座祠堂

2、苏州园林:清末苏州有各色园林170多处 。

 


总之  ,以生活化逻辑构建的全域旅游体系  ,其根本在于用全域旅游的发展思想和建设手段  ,为居民和游客创造富有体验和想象空间的高品质闲暇生活 。


 

     小编:王珏       源于:天地美丽风景国内旅游理论研究院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