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时机  ,获得政策性资金——姑婆山政策性资金获取的背景分析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4-07-30
  • 点击次数:397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直至1996年获得国家森林公园称号伊始  ,姑婆山还是一处无人问津的森林  ,连姑婆山林场也处于经济十分困难的尴尬境地  ,靠领取造林补贴和森林保护经费艰难度日  ,林场效益低下  ,不少职工需自谋出路 。
    而今的姑婆山  ,已是国家4A级景区  ,“姑婆山”这一品牌在粤、港、澳及东南亚已有了较高知名度 。截至2011年累计接待游客280多万人次  ,旅游收入达到2亿多元 。姑婆山的转型成功  ,具有多方面的因素  ,其中  ,政策性支持是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本文将以政策性支持的资金支持为出发点  ,从多角度剖析姑婆山发展的背景 。
    1.紧抓时代机遇——西部大开发
    从2000开始的一场轰轰烈烈的西部大开发  ,给作为西部12省的广西   ,带来了很多的机会 。西部大开发过程中的税收、土地等一系列优惠政策(见表1)  ,为姑婆山森林公园的发展  ,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

    2.发挥资源优势——丰富的资源为发展基础
    政策性资金中的一部分是专门为了保护资源而设置的  ,譬如林业局就有“森林景观与生态文化资源保护”专项资金  ,此项资金对于旅游景区或者旅游项目的意义就在于  ,可以有专门的资金来对资源进行保护  ,从而维持景区以及项目发展的基础 。
    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湘、桂、粤三省交界处  ,距市中心26公里  ,地处香港—广州—桂林黄金旅游线中间站上  ,总面积8000公顷 。
    姑婆山号称天然动植物王国 。森林覆盖率高达85%  ,林内奇树百出  ,既有挺拔参天的栋梁之材  ,又有苍劲古朴的原始树木 。茂密的丛林中生长1400多种野生植物  ,有鸟兽130多种 。
    境内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25座  ,最高峰海拔1844米  ,是桂东第一高峰 。这里沟壑纵横  ,终年溪水潺潺 。由于特殊的地形构造  ,境内绝壁众多  ,形成沟沟皆瀑、有瀑必奇的独特景象 。
    姑婆山森林公园东缘聚居有瑶族的土瑶系和盘瑶系  ,南缘为汉族客家人和本地人  ,他们大多在清朝时从广东、福建、江西、湖南等迁徒而来  ,至今仍保持着各自的传统文化  ,民居文化、风俗习惯都很有特色 。民居方面较典型的的汉族客家人  ,“围龙屋”  ,汉族本地人城堡式的“本地寨”和瑶族的吊脚楼 。建筑的讲究  ,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 。民间文艺有鲜明地方特色 。比如客家山歌、本地歌和瑶族山歌  ,不同语种的山歌情调不同  ,山歌对歌充满情趣 。
    姑婆山的雄峰、峻岭、古树、老藤、奇花、异草、怪石、瀑布等等  ,构成为一幅幅自然天成的绝妙风景 。人们可观瀑狩猎  ,可烧烤野炊  ,可扎篷露宿  ,亦可住进建在溪旁潭边的竹楼别墅  ,尽享大自然的美妙恩赐 。姑婆山气侯宜人  ,四季如春 。年均气温18.2摄氏度  ,相对湿度在80%以上  ,冬暖夏凉 。公园内空气清洁度高  ,和记娱乐app优美  ,空气中负离子含量高达每立方厘米65856个  ,是华南地区最大的天然氧吧区 。
    3.国营林场转型的内在需要
    “转型”是近十几年来的热门词汇  ,国有林场的转型是市场经济的需要  ,也是旅游发展的需要 。姑婆山林场的转型  ,从旅游的角度来讲  ,其实也是一种新业态  ,是旅游专项资金的支持对象 。
    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前身是姑婆山林场  ,其经营面积6400多公顷 。过去由于森林经营单一  ,林场处于艰难困境 。1999年停止林木采伐后  ,林场收入锐减  ,连发放职工生活费都十分困难 。林业实行分类经营后  ,国有林场需要处理好生态林保护与经济林开发的关系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
    1998年  ,在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支持下  ,林场加大对森林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  ,投入近2000万元  ,改建了由贺州市到公园的旅游专线  ,完善了服务配套设施 。同时  ,利用以姑婆山做外景拍摄的香港电视剧《酒是故乡醇》和《茶是故乡浓》在香港和记娱乐app视台的热播  ,吸引越来越多区内外和东南亚游客前来旅游  ,促进了生态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 。
    4.多渠道资金为发展保障
    姑婆山林场和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基础上便开始思考如何合理开发森林旅游资源  ,使林场及自然保护区走出困境的问题  ,并取得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顶力支持 。2001年  ,自治区拨款1200多万元修建了市区至森林公园的旅游专线公路  ,解决了景区交通问题 。同时  ,林业部门在政府支持下  ,利用政策筹集资金于2001年建成了姑婆山森林宾馆  ,提高了公园的接待能力 。姑婆山森林公园初具规模 。
    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将项目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来抓  ,通过对外招商  ,争取政策扶持等途径  ,筹集项目建设资金 。贺州市委、市政府对旅游工作也相当重视  ,把旅游业列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重点工作  ,并决定将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作为贺州市旅游龙头企业进行培育  ,从而带动贺州温泉、贺州石林、贺州紫云洞、临贺古城、黄姚古镇、秀水民居风光等旅游景区的发展 。2003年  ,争取到中央预算内资金1500多万元  ,争取到自治区级林业、旅游部门资金累计600多万元  ,以及贺州市财政免息贷款700万元等支持  ,用于游客中心、汽车营地、停车场、游览步道绿化等建设;成功向国家申请旅游国债项目(含贺州温泉)  ,计划总投资6305万元  ,其中国债拨款3000万元  ,分两期实施  ,一期工程计划投资2700万元已基本完成  ,通过自筹资金建设的项目3个  ,已完成计划总投资300多万元 。二期工程于2009年开始实施  ,投资总额2375万元  ,其中招商290万  ,拟用外资140万;2008年姑婆山获得国家林业局“森林景观与生态文化资源保护”项目资金20万 。
    5.结语
    姑婆山森林公园从林场一路走来  ,不管是从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导向和优惠  ,还是资源利用和保护中的国家政策法规  ,姑婆山的崛起政策性资金的支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姑婆山也能够抓住时机  ,利用各种政策性资金的支持   ,重新定位  ,找准市场和方向  ,成就今日的“姑婆山”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