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正式发布以来 ,国家文旅部共公布两批次总计168家县区单位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 。文旅部资源开发司指出:“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 ,践行发展新理念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正因为发展全域旅游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各地纷纷制定《全域旅游发展规划》 ,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但是 ,各地对“全域旅游”的认知一直存在争议 。整体来看 ,一些地方对全域旅游发展规划还存在着两大误区:一个误区是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 ,陷入“填鸭式”发展模式 ,即完全按照《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试行)》执行 ,缺哪项补哪项 ,重视形式 ,忽略内容 ,同质化严重 ,缺乏地区特色 。另一个误区是认为旅游业必须是核心产业或优势产业才具备发展全域旅游的条件 。这会造成圈地造景、大修大建、搞形象工程等现象 ,忽略地方产业特色 ,盲目开发 ,既浪费公共资源 ,最终也不能真正达到发展全域旅游的目的 。经过示范区创建实践的检验 ,可以初步看到 ,全域旅游的发展不应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 ,而应通过全域旅游发展 ,一方面推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旅游产品的更新 ,另一方面促进区域发展理念的变革和创新 ,从而优化产业结构 ,推动经济社会良性发展 。当前 ,全国大部分区县旅游业还未能成为核心产业或优势产业 ,而这些地区仍然存在产业结构和经济社会良性发展的需求 ,发展全域旅游的动力和决心依然强劲 。那么 ,这些地区如何发展全域旅游 ,就需要有更深层次的思考 。首先 ,全域旅游发展需要契合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新发展理念 ,坚持创新发展;其次 ,全域旅游发展要注重创新实践、紧跟战略发展方向、具备系统化发展架构 ,并能形成产业发展的韧性;最后 ,以生态发展理念为导向 ,融入生态文明建设体系 。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全域旅游建设 ,实现全面发展 。全域旅游不能单纯在“全”上做文章 ,讲求面面俱到 ,核心还应放在“域”上 ,要立足地区旅游产业基础 ,营造特色旅游产业生态 。而坚持创新发展导向 ,转变旅游发展理念 ,顺应新时期发展需求 ,是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关键 。能否坚持创新导向 ,决定了旅游发展能否适应新趋势、新常态 ,也决定了能否让传统的旅游产品焕发新生 。据业内知名机构发布的《2021年和记娱乐app旅游数据报告》显示 ,“自驾游”已成国民出行标配 ,和记娱乐app期间其热度高涨150%;“露营+”、探险、冲浪、海钓成新晋酷潮玩法;周边游成为旅行新风尚 。可以看到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后 ,比起追求诗与远方 ,旅游者更乐意在城市周边挖掘田野秘境 ,体验野性十足的旅游项目 ,放松身心 ,回归自然 。旅游消费需求逐渐由景区游览向目的地生活体验转变 。“域”的概念更符合旅游市场的趋势 ,创新、求新、变新 ,让地域产品能够顺时求变 ,抓住旅游产业的发展关键 。因此 ,全域旅游发展要紧扣时代脉搏 ,改变以景区为重点支撑的旅游空间格局和产业结构 ,要构建复合景区、度假区、游乐区、休闲社区、田园综合小镇、帐篷房车营地等多功能、多场景的旅游谱系;要将城区向景区化发展 ,保留和还原目的地居民的生活生产形态 ,创新商业业态 ,打造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旅游生态;要发挥全域旅游的平台化作用 ,实现以旅游为统领 ,推动一、二、三产互助发展 ,创造地区生态发展的新增长点 。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过程中 ,要始终坚持以创新发展为导向 ,避免走“唯标准化”“缺景造景”“生搬硬套”“水土不服”等错路、弯路 。全域旅游并不是中国旅游发展的特殊产物 ,它是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 ,欧美等西方国家早已形成类似的发展模式 。工业化推动了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人们的旅游出行需求增长 ,同时越来越关注服务品质 ,倒逼了旅游产品品质的提升 。但工业化进程所形成的城乡经济二元化结构问题也日趋严重 。而旅游业的发展能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积极作用 。经过四十多年的旅游发展 ,实践证明 ,在我国 ,即便在一些不适宜大规模、集约化、工业化发展的山区或偏远地区 ,也可以通过发展旅游来推动地区经济发展 。后工业时期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 ,亟需一批综合型的旅游目的地来满足其多元化、个性化的旅游需求 ,将旅游目的地作为一个整体概念打造的全域旅游理念应运而生 。工业化时期旅游是市民休憩发展的现实需求;后工业时期 ,综合性的旅游目的地成为旅游发展的方向 。全域旅游只有顺应社会发展规律以战略思维为导向 ,才能紧跟时代主题 ,真正为民、富民、利民、乐民 ,让旅游业成为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幸福产业 。发展全域旅游 ,从表面看 ,将能够带来流量和增收 ,并拓展旅游空间、整合旅游要素等 。更深层次的迭进是要通过发展全域旅游促进地方旅游品质的全面提升 ,促进地区产业结构优化 ,促进地区居民生活品质的全方位提升以及促进文明进步 。这是一个内外兼修的发展过程 ,需要具备系统化思维 。整体提升需从拓展休憩空间、配套公共服务、改善生态和记娱乐app、联动地区产业、流转闲置用地等多方面着手 ,兼顾本地居民生活便利、外来游客旅居舒适 ,将目的地打造成宜居宜游宜业的旅游生活休憩区和泛旅游产业活跃区 。通过瞄准自身特色 ,更加注重地区“人文气息”和“公众差异” ,进行有创意的开发 ,系统化的串联 ,使每一个旅游要素都能成为核心吸引物 ,真正做到处处是风景的“无景区化”旅游 ,让游客的旅居空间与居民的生活空间共享发展福利 ,逐步形成游居共享的休闲体验综合服务区域 。同时 ,通过旅游产业的提质发展带动餐饮、住宿、文化创意、旅游装备等相关泛旅游产业的发展 ,加速区域间产业要素流通和产能转化 ,全面促进地区经济繁荣发展 ,系统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2021年和记娱乐app小长假旅游火热频上热搜 ,但井喷式的游客暴增也让部分景区“消化不良” ,突发性门票停售、景区交通运力不支、旅游公共配套压力过大等让游客大失所望 ,怨叹连迭 。全域旅游发展需要锻造旅游产业发展的韧性 ,应以未来共享发展、优质发展为理念和谋划 ,需要以地区为单元重点解决应对旅游淡旺季差异化矛盾 ,加大力度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 ,鼓励和引导本地区居民、游客、企业以及景区进行错峰出游 ,既要做好“中、小长假”的蓄水池 ,又要做好“都市工作日”的绵绵雨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态势下 ,全域旅游应分时分地引导和激活旅游市场 ,加快智慧旅游的建设步伐 ,深化大数据应用 ,全面实施自动化系统建设 ,完善共享机制对旅游的嵌入;要注重小长假和长假的容量弹性 ,合理优化配置公共设施 ,加大旅游信息化建设投入 ,行之有效地调节客流 ,保障旅游消费者的休闲体验;同时 ,加大力度激发夜间消费活力 ,采取发放优惠券、一卡通等措施激发本地旅游市场的消费需求;规划建设好营地、驿站等旅游配套 ,完善徒步、探险、垂钓、自驾等流动保障设施方案 ,做好应急预案 。下好全国、全省旅游“一盘棋” ,推动旅游业高质量持续创新韧性发展 。传统旅游发展模式寻求经济效益最大化 ,这不免出现违背生态优先原则的现象 。而新时代的全域旅游发展应当以生态优先为导向 ,以生态优先原则约束和促进产业发展 ,形成新的产品体系 ,从而生成新的旅游形态 ,这也是生态优先旅游模式的核心所在 。生态优先 ,并不是保持自然不作为 ,而是要用科学的方法和态度进行合理的生态修复和优化;生态优先旅游发展是一种积极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发展观念 ,不仅可以减少过度旅游对生态造成的破坏 ,还能通过生态修复抚平由粗放式发展产生的“疮疤” 。这里的生态也不单单指自然生态 ,它还包括地方产业系统的生态化、旅游产品组合的生态化、全域旅游发展过程的生态化以及业态导入运营的生态化等 。全域旅游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从顶层设计出发 ,突出区域发展的生态优先导向 ,积极利用现代科技优势 ,以优质旅游产品为抓手 ,结合地区产业现状和目标市场的旅游需求 ,从供给侧入手 ,激发和调动旅游消费需求 ,合理利用和调配地区资源 ,流转闲置废置建筑和用地 ,保障产业结构的生态化 ,避免资源的低效、不合理利用 ,将全域旅游发展融入城市更新、城乡一体化建设要素 ,坚持生态优先导向 ,整体谋划布局 ,避免盲目跟风、搞面子工程 ,扎扎实实以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为目标 ,以推动泛旅游产业发展为动因 ,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全域发展 。
做者:严小娜 胡余南
素材来源 | 北京和记娱乐app风景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事业十三部